400-881-4500

24小时服务电话

干细胞库新闻
Medical applications返回新闻列表

口碑的重量 独家专访燕达陆道培医院陆佩华

2019-11-30 13:03:31 文章来源:本站

口碑的重量 独家专访燕达陆道培医院陆佩华

燕达陆道培医院接诊的很多病人,来的时候手里都有厚厚一摞的病历,他们从各自的家乡辗转来到这里,把希望和信任都交给了这个偏居河北燕郊的血液病专科医院。

文丨尹磊

采访丨严睿 尹磊

这所医院由陆道培院士创建,以他的名字命名。如今,这个名字在血液病群体里广泛传扬——“得了血液病,去道培!”

在医院里,每天都有大批患者住院、门诊、复查……早、中、晚三个饭点,全是患者家属陆续来送饭的匆忙身影。每个病人至少需有一个家属陪护照料,在进舱的关键时期,可能还需三四个家属才能够忙得过来,这样一算,目前长期生活在燕郊的这个群体超过千人。

白血病不是一个做完造血干细胞移植就能“痊愈”的病症,移植五年后不复发,患者和家属才能放下一颗久悬的心。为了复查、随诊的方便,有的患者出院后选择生活在医院附近。

接过接力棒

2015年,陆佩华回到中国,正式接手父亲创建的这所医院,担任医疗执行院长。在此之前,她曾在美国顶尖的医学院——斯坦福大学学习、工作,用她自己的话说“在这个全世界知名的学府里,我不敢松一口气了,因为这里云集了来自于全世界最优秀的精英。”

口碑的重量 独家专访燕达陆道培医院陆佩华

北京陆道培医院医疗执行院长 陆佩华

她的导师 Dr. Robert S. Negrin 是斯坦福大学的血液科教授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科主任。获得过包括多丽丝公爵杰出临床科学家奖在内的多个奖项。在斯坦福的这些年,陆佩华拿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(NIH)的博士后研究奖,再之后科研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又拿到了NIH的医生科学家奖。在美国当血液及肿瘤专科医生多年,2012年,被美国消费者协会评选为美国杰出的血液病以及肿瘤科专家。同时具有美国大内科医师执照、美国血液病专科医师执照、美国癌症专科医师执照。

当2015年受父亲之命回国接班的时候,陆佩华经历过心理挣扎,回来意味着舍弃美国的“大部分”,并要重新适应国内的环境和文化。犹豫再三,陆佩华的天平还是向父亲倾斜了——“父亲的年龄越来越大,他的事业需要我。”

从美国回来后,陆佩华在燕郊医院附近租了个房子,吃饭就在医院食堂里。她的心思都用在医院和患者身上。

多年前在美国的时候,陆佩华一直在远程配合父亲的工作。从医院的命名、选址、搬迁……重要事宜都在全程参与。“虽然在美国的时候,节假日都会回来协助父亲,但真正回国后,又是不一样的。”她要参与医院日常管理工作,这期间她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国外的体系和规则,在国内很多方面都不再适用。“只有调整自己,尽快适应。好在我们的团队是一支团结有爱的团队”。

我们的团队

燕达陆道培医院,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,目前的燕达陆道培医院,经常出现“一床难求”的状况,2017年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586例。

采访当天,陆佩华刚接待了一批外院同仁,参观了医院的病理与检验医学科。来宾参观完大呼震撼,诧异医院购置如此多的先进设备。

血液检验团队在燕达陆道培医院里占了两层楼,160多人的配置,平均年龄28岁,这支年轻的团队几乎都是医院自己培养出来的。

口碑的重量 独家专访燕达陆道培医院陆佩华

陆道培医院目前接收来自100多家国内医院的检验,其中也包括大量三甲医院的疑难病。

陆佩华觉得,他们与其他医院的不同之处在于,很多民营医院先是有一个漂亮的楼,底下并没有团队,然后去公立医院找人,或者找退休的大夫。陆道培医院不这样做。

“建院之初,我父亲他们就潜心打造自己的团队”。说到这里,陆佩华一边翻着团队名录,一边向《四百味》介绍他们的医生队伍,“陆院士的博士生2005年就来了我们医院,现在都有13年了;这是湘雅医学院的博士,2004年一毕业就来了;这位发表过多篇论文,她也来了十几年了……”

团队的每一位医师,陆佩华都很熟悉,这些人现在是陆道培医院的中坚力量,平均年龄四十多岁左右。对于民营医院来说,培养自己的团队是高瞻远瞩的决策。

口碑的重量 独家专访燕达陆道培医院陆佩华

血液检验团队成员之所以那么年轻,因为不容易从别的医院招收,招来的人就算有十年检验履历的应聘者,即使使用过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,也常常没有诊断疑难杂症的经验,没有经手过来自全国100多家三级以上医院送来的检测标本。

弯道超车

有了团队,硬件也足够硬,接下来就是集团战略指导下的全方位提升。

上海的闵行区,北京的亦庄、顺义,陆道培医院都已经在陆续建成并开放。“虽然是医疗集团,但业内熟悉我们的,还是会称之为道培医院。”除了血液病,陆道培医疗集团也在开始着手开展实体瘤,比如肿瘤、胃癌、肺癌、肠癌等方面的研究。

目前燕达陆道培医院也在展开多种形式的医疗合作,通过远程会诊、病例讨论、培训,或者走出医院讲座、会诊,帮助基层医院提高血液病诊疗的水平。

口碑的重量 独家专访燕达陆道培医院陆佩华

医院在告示板上俏皮地写了这么一句话“过了这个村还有这个店”。其含义是,陆道培医院的检验团队能把七年前的一张片子进行脱色再染色,重新做出来,这个时间长度对大多数医院来说是很难做到的。

对于从医多年的陆佩华来说,所有的业务与合作,都是以病人的需求为导向,包括国际会诊。陆佩华会亲自协助患者进行远程会诊,和国外的专家实现网络会诊。

“我跟他们对接更容易一点,好交流,没有任何语言的障碍。那边有最新的进展,我们马上就能跟进。”陆佩华向《四百味》表示,陆道培医院的血液病专科水平相比美国,其实在伯仲之间。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、细胞免疫治疗等等。“道培是国内最早开展CAR-T临床试验的医院之一,截止2018年1月底,已经完成265例,是全国单中心例数最多的医院。”可以说,在这方面的研究探索中国已经赶超了欧美国家。

口碑的力量

在燕达陆道培医院,很多患者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。陆佩华对《四百味》说,有些人真的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,医院也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寻找社会各方面的爱心捐助。

赵薇发起的“V爱白血病专项基金”,定向捐助这所医院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,而且基金救助的力度不小,2017年全年共有63位贫困患者获得专项资助,每个患者大约可以获得20多万的资助。”

对于患者来说,找钱只是他们焦虑的其中一个问题。过去几年,来陆道培医院的病人碰到的一个尴尬情形是医保对接不过来,最简单的一个例子,患者把发票拿回去,当地医保不认——“这个发票跟公立医院看起来不一样!”尽管民营医院的医保有国家政策指导,但政策的下沉还需要一个漫长过程。

陆佩华院长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,医院社会服务部的同事几经努力,终于解决了医院和大部分地区医保对接的难题。陆院长说,所谓的服务,第一得有专业的团队,但光有团队不行,还得有人文关怀。“我们建院到现在17年了,我们很少去做广告,大多数患者,是出院或者在院的患者及其家属引荐过来的。”

对话陆佩华:关于父亲

《四百味》:你和陆道培院士在医院管理上有什么异同?

陆佩华:他是非常重视学术的,对我来说也是。在国外待了这么多年,重学术、重品牌、重信誉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,这些基本理念我们都一样,那么具体到好多细节上,可能也会出现一些争论,最终结果都是好的和对的。

《四百味》:他当时第一次给你提出来要建民营医院是怎样一个情怀?

陆佩华:他那时候就是看到有好多血液病病人看病难,公立医院常常没有足够的床位去收治他们。我们在一起商量,包括医院怎么建,名字怎么起。我建议说要用他自己的名字才能保证质量,从头到尾保证这个品牌。他1996年就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的院士,一个院士出来开民营医院在国内当时17年前是没有先例的。

《四百味》:陆道培院士对这所医院有没有一些期许?

陆佩华:他当然希望我们医院能成为全中国数一数二的,甚至世界领先。我明白他指的是在学术上,我们要追求卓越。

《四百味》:陆院士现在参与医院的工作吗?

陆佩华:基本上每周出一次门诊,还会参与会诊,病例讨论。医院的日常工作已经不参与了。

《四百味》:如果可以选择的话,你是愿意继续当一个医生还是要做今天的这些事?

陆佩华:其实一个人一辈子的经历,有机会都要经历一遍。我现在想,我回来的条件比别人更充足,很多医生回国不一定有这么一个平台。我曾经跟自己说,虽然有一些牺牲,有这么大的平台可以施展我的所学所会,可以给那么多病人带去生的希望,这是值得自豪的事情。同时,我经常被我们的团队感动,能和他们一起共事,一起工作,这是我的荣幸!